梧州旧英国领事馆往事
归档分类:照片
今年十一国庆八天长假,国内外景点人潮汹涌,我索性回梧州,与朋友逛逛街、聚聚餐,在家休息恢复元气。
梧州城内保留着浓厚的民国气息,作为近代通商口岸,这里曾是东西文化交汇之地。并随着天主教、基督教的传播,城区陆续建立起小型教堂与传教站,至今在河东仍可见部分完好的建筑。
英国领事馆于1897年开设,作为管理西江贸易的据点。其位于浔江和西江交汇处的白鹤山(珠山)丘顶。这片土地被划为英国领土,竖立界碑和“游人不准登山”牌子。
辛亥革命后,民族主义与反帝思潮兴起。1919年爆发“白鹤山事件”,英领馆与中国驻军冲突,英军舰示威,最终中方被迫道歉赔款。1926年“五卅运动”周年纪念日,民众包围领事馆,本地雇员辞职,英国领事仓皇逃港。1928年,广西省主席黄绍弘与英国驻穗领事谈判,以25,000港元赎回土地,并竖立“还我河山”碑。
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独立日,它们背后都与殖民史相关。殖民帝国的扩张带来掠夺与压迫,也在血与火中孕育了民族意识与现代文明的种子。
英国领事馆前的雕塑:
登上白鹤楼,可俯瞰河东,此桥北边即是两江汇流处